标签搜索

链上美元霸权突袭:美国稳定币立法如何把美债变成全球“吸金黑洞”

2025-07-11 / 4 阅读

美国稳定币立法的动因、机制与宏观影响
——美元数字化霸权的下一步

一、背景与现状

•    立法动向

2025 年,国会两院先后推进三部核心法案:

1.    《GENIUS Act》——参议院已于 6 月 17 日以 68 : 30 高票通过,首次为支付型稳定币建立联邦框架 ;
2.    《STABLE Act (2025)》——众议院版本,要求发行人取得联邦牌照、实行 1∶1 高流动性储备 ;
3.    《Lummis-Gillibrand Payment Stablecoin Act》——对州特许与联邦牌照衔接作进一步细化 。
•    市场规模

到 2025 年 7 月,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 2 617 亿美元,连续三个月刷新历史高点 。
Citi、Bloomberg 等机构预计,到 2030 年有望升至 1.6 — 3.7 万亿美元,取决于法规落地与机构接入速度  。

二、稳定币如何为美债“输血”

1.    被动买盘
•    Tether 公开称已持有 >1 200 亿美元短期国债,是全球第五大单一买家 ;
•    Circle USDC 历次报告显示 约 80 % 储备为 3 个月以内美债,余下为现金托管 ;
•    业界估算发行人合计握有 1 660 — 2 000 亿美元T-bill,占在外短端供给约 2 %,且仍在快增  。
2.    结构性需求曲线右移

每新增 10 亿美元稳定币,即对应 10 亿美元 新的国债被动配置;立法统一后,需求可随市值扩张成倍放大,为财政部低成本滚动短债打开空间 。

三、潜在风险与监管挑战

1.    挤兑现象放大 当信心瞬间滑坡,发行人被迫同步抛售 T-bill,短端利率可能剧烈跳升;
2.    票息“私有化” 当前 T-bill 票息主要流向 Tether、Circle 等私企,引发“铸币税民营化”争议;
3.    影子中心化 储备集中托管于极少数托管行与货币基金,单点失效风险需逆周期工具对冲;
4.    国际竞争 欧盟 MiCA、e-CNY 等若快速扩张,本币或区域币种稳定币将稀释链上美元份额。

立法完成后,美国将在链上复制“美元-美债”双支柱体系:

•    美元 通过稳定币实现全球 7×24 小时实时结算;
•    美债 成为这一体系的“储备锚”,获得源源不断的被动买盘。

只要监管能在透明度、流动性缓冲与跨境协调之间找到平衡,稳定币或成为 21 世纪版的“布雷顿森林 2.0”——以代码而非黄金,让美元霸权完成数字化延伸。否则,局部信用事件也可能把这座“自动化吸收池”瞬间变成新的金融震源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