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搜索

历史上的今天|9 月 4 日|2017 年中国七部门发文:虚拟货币与区块链非法集资风险警示及比特币影响

2025-09-04 / 3 阅读

2017 年的今天,央行、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工商总局、银监会、证监会、保监会七部门联合发文《关于防范以「虚拟货币」「区块链」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》。

2017 年 9 月 4 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央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工商总局、银监会、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(以下简称《公告》),针对以“虚拟货币”和“区块链”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发出严厉警示。这一政策对中国加密货币市场,特别是比特币(BTC),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本文将解析《公告》内容,探讨其对比特币市场的意义,并为投资者提供合规建议。更多比特币资讯,访问 29BTC

《公告》的背景

2017 年,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进入热潮,首次代币发行(ICO)成为项目快速融资的热门方式,中国则是比特币交易的全球核心市场。然而,部分不法分子利用“区块链”和“虚拟货币”概念,开展非法集资、传销和诈骗,威胁投资者财产安全和金融秩序。为此,七部门联合发布《公告》,旨在:

  • 遏制 ICO 乱象,打击非法融资。
  • 规范虚拟货币交易,维护金融稳定。
  • 保护公众免受高风险投资损失。

《公告》的核心内容

《公告》明确以下要点:

  1. ICO 定性为非法融资
    代币发行融资(ICO)未经批准,涉嫌非法发售代币、擅自发行证券、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和传销,依法被禁止。
  2. 虚拟货币交易限制

    • 禁止交易平台提供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(如比特币)或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服务。
    • 禁止代币或虚拟货币的买卖、定价或信息中介服务。
    • 已开展 ICO 的项目需停止并退还资金。
  3. 公众风险提示
    虚拟货币(如比特币)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,不能作为市场流通货币。公众应警惕“高回报、无风险”承诺,防范诈骗。
  4. 监管与执法
    相关部门将加强监测,依法查处违法活动,鼓励公众举报非法集资线索。
参考:根据《公告》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涉嫌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》等法规。

对比特币(BTC)市场的影响

作为全球首个和最知名的加密货币,比特币在 2017 年受到《公告》的显著影响:

  • 交易平台关闭
    中国当时占据全球比特币交易量的主导地位。《公告》发布后,国内主要交易平台(如火币、OKCoin)暂停比特币与人民币的交易服务,部分平台转移至海外。这导致短期内比特币交易量和价格波动加剧。
  • 投资者行为变化
    投资者转向非托管钱包或海外平台存储和交易比特币,强调自主管理私钥以规避平台风险。这推动了去中心化存储方案的普及。
  • 全球市场震动
    中国市场的整顿引发全球比特币价格短期下跌,但也促使其他国家(如日本、新加坡)成为新的交易中心,分散了市场风险。
  • 长期发展
    《公告》推动了比特币市场的合规化,促使行业聚焦区块链技术而非投机。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资产,其核心价值(抗审查、点对点交易)在监管后依然吸引用户。

如何在监管环境下安全管理比特币?

在严格监管背景下,投资者可采取以下措施安全管理比特币:

  1. 使用非托管钱包
    选择非托管钱包(如支持比特币的钱包)存储 BTC,自主掌控私钥,避免中心化平台风险。
  2. 安全备份
    将助记词或私钥抄写在纸上,存放于安全地点,切勿在线存储或分享。
  3. 警惕诈骗
    谨防以“比特币投资”或“区块链项目”为名的非法集资,拒绝高回报承诺。
  4. 合规操作
    遵守中国法律法规,不参与非法虚拟货币交易,关注监管动态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2017 年《公告》为何影响比特币?

《公告》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运营,导致国内比特币交易暂停,短期内价格波动,但长期促进了去中心化存储的普及。

2. 比特币在中国合法吗?

比特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,相关交易活动被视为非法金融活动。投资者需谨慎操作,优先选择非托管存储。

3. 如何安全存储比特币?

使用非托管钱包,备份助记词,启用多重安全措施(如硬件钱包),避免将资产存放在交易平台。

4. 监管后比特币还有价值吗?

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和全球认可度使其仍具价值,但需在合规框架内操作。

了解更多比特币资讯

想深入了解比特币和区块链?访问以下资源:

总结

2017 年 9 月 4 日的《公告》是中国加密货币监管的重要里程碑,禁止 ICO 和非法虚拟货币交易,重塑了比特币市场。尽管短期内引发波动,但长期促进了合规发展和去中心化存储的普及。投资者可通过非托管钱包安全管理比特币,关注监管动态,确保合规操作。探索更多比特币知识,访问 29BTC

0